首页-风暴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风暴娱乐-注册登陆
会员注册-会员中心-玄武娱乐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3 18:25    文字:【】【】【

  会员注册-会员中心-玄武娱乐前言:科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其中单以建筑工程中的活动为案例,混凝土作为构件产品的技术材料,越来越受到用户与厂方的欢迎和重视。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称得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建筑领域之内研发与应用的结晶与产物。在家居设备基本实现电力化的基础上,建筑设施的设计与建造领域之内则实现了钢管混凝土设备的广泛应用[1]。早在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及使用就率先在英国出现。1879年,英国的塞文铁路桥的竣工,便主要借助了这种新兴技术的成果,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有效防止了内部的生锈腐蚀甚至产生了极大的抗压成果。英国之后,法国在桥梁建筑和营造的过程中也开始广泛应用这种钢管混凝土。及至二战之后的日本、瑞士等国也是如此,在大量节省建筑钢材的前提下,也使得本国的建筑技巧大大提高,并为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战结束后引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大型工程项目的指导和辅助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巅峰。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钢管混凝土这种组合性的材料取得了了科学原理的理论研究层面的不断深入,施工技巧在应用实践中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全世界的高层居民楼、机关单位的办公楼抑或是高速公路与桥梁等均离不开这种组合技术材料[2]。由于钢管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极强、承载力量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的实用价值在不断得到多元化的挖掘和运用,使得上个世纪末期钢管混凝土的产量与销售利润大大提升,也在生活细节中处处可见。拒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1994年,短短的五年之内含有钢管混凝土技术参与的拱桥就超过了二百架,其中我国占据二十多架,而到了1998年又增加到了六十多架,科学地位与实用价值在不断得以提高和利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此外在多层、高层民用住宅建筑中也已开始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的框筒(剪)结构体系,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其中钢管混凝土便是混凝土应用技术与实用价值中的升华载体。钢管混凝土在应用中兼具金属和土质的双重优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3]。

  钢管混凝土是无缝钢管与混凝土两种精华材料的精华凝合之作,其英文简称为CFST,在世界和中国的范围内知名度颇高。在高强度的混凝土中贯入薄壁圆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在两种或两种不同力学性能的材料产生中发生紧箍式的作用,并有助于工程施工体系之内实现技术性的巩固和协调,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以及抗震性能优越等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钢管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主要包括钢管的制作和安装、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和钢管外部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等三个主要构成方式。三大部分的施工应当在具体的实践施工过程中呈现无形的三叉戟格局,通过相互衔接与密切配合,将混凝土柱的应用价值和技术功效达到最大化[4]。而究其原理则具体体现为相互之间产生的一种粘合力的牵制作用,使得钢管与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如图1所示。

  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三方受力原理为主要技术动力,在施工建筑的体系中使产品的稳定性能大大增强。钢管混凝土在实行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以无缝钢管的刚性力量承担起施工阶段的结构重量,同时还要保证其不受到混凝土柔性养护力量与时间所带来的摩擦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钢管内部填充的大量混凝土,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因此遭受火灾时管柱截面温度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增加了柱子的耐火时间,减慢钢柱的升温速度,对于钢管抵抗燃烧也能起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作用,具有防火和抗火的功效[5]。此外由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技术在耐腐蚀的能力上也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钢管混凝土在施工技术的运用活动中的实用价值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层的科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钢管混凝土的技术原理的认识没有突破感性认识的局限,虽然在实践工程项目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拉看特别是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而言,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剖析能力上显示出很大程度上的不成熟。

  这种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侧面。第一,在针对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处理上,中国境内的研究水平至今仍然缺乏体系化的构建,对于钢管混凝土内在的力学原理和力学行为的剖析了解仍然不够深入。除了三方受力分析外,其余的理论常识几乎完全空白。加之国内工程企业管理上的短板,使得这种技术的运用在国内市场或多或少显得不接地气。第二,传统的工程实践中,压浆和微膨胀的混凝土用来解决混凝土收缩的问题一度普遍运用,但是这种技术手段随着建筑要求和标准的越发严格与提高,其内在的局限性已经越发明显[6]。这种局限主要体现为压浆和微膨胀作为一种低端技术的操控技法,使其对钢管混凝土的本身无法进行系统而又精准的有限元计算,现有的计算模型除了矩阵位移的方法之外,别无其他的理论建树。这就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日光照射的强烈与加剧,混凝土会在温差变动之下受到负面影响而出现结构上的缝隙,进而削弱自身的套箍力量,最终使得整体建筑质量受到一定损害。

  面对着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短板,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应当以加强对钢管混凝土的理论学术研究和多元化、多渠道的实践能力飞跃为主,实现良性而又可靠的控制对策[7]。首先在学术研究层面上,面临自身的成就局限要采取两重性的心态和态度。一方面,面对着业已取得的部分成就,需要加强其实践指导,并且在必要时刻实行一些实验性质的建筑,以具体的现成的试验产品为模板,进行全面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不足,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在钢管混凝土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常用的经验。在混凝土的有限元计算的能力上、混凝土与钢管器材的构建方法上,都要实现绝对强度的精湛与熟稔。

  尽管混凝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在国内仍然还要经历比较漫长的挖掘阶段和研发过程,但是站在世界科学发展史的高度上看,钢管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体系中所具备的实用价值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于混凝土这种工程原料来看,它至少是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和研究,得出了早在五千年前的凌家滩先民的生活中,便开始将混凝土作为房屋建设的原材料,并利用木骨撑起泥墙,这种格局的运用就已经具备了钢管混凝土的雏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英、法、德、美等国的科学家都认识到这种技术在建筑领域内的价值,于是纷纷展开深入研究,从家居生活的家具一直到今天的桥梁道路、高楼大厦,钢管混凝土以其刚性力量与柔的完美结合,逐渐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成为了改变可这个世界景观的技术材料[8]。

  钢管混凝土实现了钢管技术与混凝土建筑功能的完美合一,在社会生活与工程实践的体系中取得的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因为在质量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上实现了质变化的飞跃[9]。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空前活跃为建筑行业的进步带来了客观上的契机,但是由于住宅工程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束缚之下仍然凸显出质量问题上的牵制与桎梏,使得居民的居住和出行均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拓展对于这种安全隐患正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而钢管混凝土的推广与普及尤为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带来了崭新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便对建筑产品的浇筑质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固化作用。即便遭遇地震,大凡7.0级以下,基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结论:钢管混凝土以其自身非凡的实用价值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时代,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里程碑意义。技术层面的广泛运用,不但保障了建筑产品的全面进步和质量安全性能的大幅度进展,更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在物质层面和需求上的提高,对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也提供着潜在的保障作用和稳定功能。

  [1]彭伟,汪再红.复杂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世界,2010,2(3):64-67.

  [2]朱家荣.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3]李江.超高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施工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4]吕乃刚.钢管混凝土粘结脱落检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未晓丽.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施工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3.

  [6]周烨.钢管混凝土柱在水电站厂房结构中的应用[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7]江俐敏.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桥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混凝土是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实施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技术作简要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施工流程: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模板架立—钢筋架立—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这些工序工作面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给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要计量上料,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批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养护等工作,施工中要严格的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和检查,做到不偷工减料,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完整性。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主要有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设计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于混凝土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了在其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了裂缝。当混凝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时没有拉应力,即使再大的收缩也不会出现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差和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着手解决。

  混凝土浇筑凝结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低而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升温时体积膨胀,形成压应力,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响;降温时,混凝土收缩形成拉应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应减慢降温的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混凝土松弛也可以抵消部分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重量比例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要求既要尽量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还要保证设计强度。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为砂率、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要在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确定水灰比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要求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振捣,但是初凝以后不能受到振动。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振捣,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也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二次振捣可以消除一次振捣的气泡、水分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孔隙,也可以避免一次振捣后下沉的混凝土与钢筋脱离,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抗渗性。

  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一般规定不大于25℃,如果混凝土较厚可以适当放宽温差值。在降温阶段,混凝土保温护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防水岩棉被或一层塑料薄膜,另一种是蓄水养护(2cm-12cm)。第一种方法的养护效果较好,塑料薄膜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度,使微膨胀剂充分发挥作用补偿收缩。使用防水岩棉被时,可以通过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方便地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效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遇环境温度骤降、养护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

  建筑基础浇筑包括在各种类型的地基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垃圾清理和排水工作落实到位,以防对混凝土密实度和初凝时间造成影响,导致返工,严重影响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对工程总体利益造成损害。

  在台阶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应按照台阶分布将浇筑一次性完成,不能留有任何缝隙;在对凝固混凝土进行拆卸时也要一次性完成,以保证砂浆能够充分填满模版。在杯口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要先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振实其杯口底部的混凝土,之后稍微暂停一下再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杯口标高在指定范围内;杯口模板的位置也要特别注意,尽量采用两侧对称的方法进行浇筑,可以有效避免因一侧混凝土过重使芯模上升的不良施工现象出现。

  大体积基础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所以宜采用连续不间断的方式进行分层浇筑。在一层浇筑完毕以后就将其捣实,然后才能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序;相邻层与层之间应结合密切无缝隙直至混凝土初凝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一次浇筑完成的话可以设置基础后浇带,后浇带的尺寸应综合考虑到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膨胀及收缩情况。

  考虑到条形基础的水平距离较长,应该在建筑开始前在基础两侧的木模板上画出合理的标高线;浇筑应采用逐段逐层推进的方法,依照梯形来对基础每个层段间进行全面衔接的浇筑,同时段与段之间的浇筑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在2~3m之内,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从每一处细节上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

  在对建筑物的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比较常用的浇筑手段就是长条形流水线浇筑作业,随着每一段的浇筑作业完成而逐渐提升高度。在入模操作时要用铁锹将混凝土和砂浆装入模板,绝对不能用料斗直接灌入,尽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坏。首先要在墙体的地面浇筑厚约5cm 的均匀混凝土,然后才能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或者层面混凝土结合工序。此种情况下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可以留设施工缝,但是需要注意缝隙的主要位置应该为门洞和窗洞上。浇筑施工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有间断,同时加强接口处混凝土的振捣力度,保证其密实度。

  在墙体一些孔洞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首先需要一致的就是洞口周围混凝土高度,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内墙和外墙接口的墙柱部分应与墙体同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工序。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与洞口最好相隔30cm以上,应保持洞口两侧振动的同步性,以减少振捣力对洞口形变的影响。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能移动钢筋,要对其做好严密的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保护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工序不会对剪力墙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建筑物是多重框架形式,那么就要相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其中层次的划分根据水平或垂直方向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层与层之间的浇筑工序顺序应该是从柱到梁,首先考虑到柱,其次才是梁板。这方面的浇筑工序最好在柱模板安装之后、梁板钢筋捆扎之前进行,这样可以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已经安装好的平台,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时刻注意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一旦发现有偏移就要及时地矫正钢筋,以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中的关键。其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成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并且不断的总结、分析,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的科技化将不断提高。今后,要大力发展绿色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增加混凝土运用的科技含量,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8

  [2]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建筑工程中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许多建筑如大型工业厂房、地下超市和车库、大型展馆工程中广泛采用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并且其施工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不仅有承载力方面的要求,还有整体平整度(混凝土地面2m范围平整度不得超过2mm甚至更高),地面裂缝控制以及美观的要求,这些严格的要求就必须使我们在施工之前做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准备,方可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效果。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首先需要挑选合适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是提高一切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对于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外掺加料,钢筋的品种和规格以及数量,都要进行仔细挑选,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到发展的过程,混凝土已然是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最大,最普遍的墙面材料,作为这样普遍运用在大面积工程中的材料,混凝土不受各种冻融的侵蚀,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但是仍存在修补难度大以及施工期长的缺点。

  由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或保管不善,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倾斜、和地面空鼓甚至坍塌等问题出现。配料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才能使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在整个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都要求人员要密切配合,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人员进行统一指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一气呵成,实验证明,一次性快速灌注成功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建筑体通常质量较好,如果灌注过程当中不连续进行,往往比较容易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大面积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使用到大型的起重设备,以及沙石骨料等的生产设备,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器械,为避免器械的在操作时出现错误,误伤相关人员和财产,对于这些器械在进行施工时,进行现场的跟进和管理非常关键。关于机械施工这个部分在现场准备步骤非常的多,从机械进入施工现场的线路修建和确定开始,到机械设备的安装和组织使用,搭建机械的临时安放点等等,合理布置机械工作的地点,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种的准备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及时跟进和处理。

  对于器械设备的用油量、用电量以及用水量等等数据都要提前做好收集工作,以确保在机械进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作业的时候,有足够的燃料和电力、水等等。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也常常会出现许多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常常由于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不合理,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保水性差以及骨料离析一系列表面起灰的情况,或者外加剂剂液渗透入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蒸发等等问题。

  但是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裂缝的问题,以下就结合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说说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预防裂缝的措施。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可能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是使用劣质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原材料的质量是提高一切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但一些缺乏良知的商家为追求经济效益,抓住市场体制以及竞争机制尚未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和漏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材料或保管不善的混凝土和钢筋,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墙体裂缝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常常由于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不合理,导致工程保水性差以及骨料离析一系列表面起灰的情况,或者外加剂剂液渗透入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

  二是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由于我国参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安全知识。这也是为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产生裂缝带来潜在威胁的因素,这种后天教育的不足,大部分来自于大面积混凝土工程负责单位缺乏就业前的技术指导。此外,一些高级工程师,即使受到高等教育,也深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识,也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施工管理层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导致裂缝的产生。混乱的管理机制,个别管理人员的别有用心等等问题将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带来风险,增加在大面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上的隐患,影响整个管理层的质量。

  要对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使之不产生非结构性裂缝,首先要选好材料。只有质量好的材料才能制造出高品质混凝土工程。对到场的材料要进行检验、妥善保管。事先做好防雨防潮灯措施,未雨绸缪。如若发现有已经腐蚀生锈的材料要报废处理,不可使用。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安放各种建设材料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摩擦和外力作用。对于入库和收到的原材料质量要进行严格排除和抽检,记录每个批次的数量和抽检结果,如果发现原材料受损或质变要杜绝使用。

  除了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也要进行综合比较。对设备要进行认真检测核查后才能进行施工。机械设备仪器和之类应由专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在进场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验以确保张拉设备要与锚具配套使用。每种器具都有各自的使用和校验期限,要注意各类仪器的最佳使用时间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校验。

  对于先天教育缺陷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的问题,应该做好就业前的培训宣传工作,不能填鸭式的灌输思想,必须有层次,有次数的由上级往下级的传达安全意识,必要时可以隔间断的开展技术宣讲大会。对于拥有先天教育却缺乏后天加强的高级施工人员,进行学术研讨大会宣传,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另一方面进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安全质量的思想灌输,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又避免伤害某些高级施工人员过分自我的自尊心。

  总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岩土、结构、建筑材料、施工、环境等多专业。并且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所以,施工人员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更新变化。

  [1]王璐 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中国房地产业,2012(11).

  [2]姚学为.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

  [3]陈爱莲.谈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楼板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若出现初凝与离析现象,应再次进行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浇筑入模。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和溜管等下料。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爱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其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气温确定。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连续浇筑,若受技术、设备、人力的限制,不能连续浇筑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按事先确定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曲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

  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着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的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除对模板、钢筋和预埋管线进行检查和清理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外,还应做好搭设浇筑用脚手架、栈道(马道)、材料准备、落实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用具准备等工作。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基础、柱、梁、板等,其中框架梁、板柱等构件是沿垂直方向重复出现。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若平面尺寸较大,还应在横向上划施工段。对每一施工层中施工段的划分,则需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尽可能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施工层与施工段确定后,即可求出每班或每小时应完成的工作量,据此选择施工机具和设备并计算其数量。

  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

  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婴幼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断面在400mmX400mm以内,或有较差箍筋时,可在柱模板侧面开孔以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不超过2m;断面在400mmX400m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的高度不应大于3.5m。

  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其顺序是现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当梁高大于1m时,可先单独浇筑梁的混凝土,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30mm处。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承受上部较大的荷载,因而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水化热剧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同时,混凝土内部逐渐降温产生收缩时,收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其中应优先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掺合料,改善配筋,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层厚度,设置后浇缝消减温度应力等。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总库容393亿m3。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水电站为坝后式,安装有26台700 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0 MW,年平均发电量84.7 TW·h。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三峡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三期进行施工,总工期需17年。第一期工程5年(1993~1997),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以实现首批机组投入运行和永久船闸开始通航为标志;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以全部土建工程完工和全部机组投入运行为标志。工程自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工程完全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实施,目前已进入二期工程收尾阶段。

  主要工程量如下:土石方开挖10,283万m3;土石方填筑3,198万m3;混凝土2,794万m3;钢筋46.30万t;金属结构25.65万t。

  2.1混凝土量巨大,施工强度极高。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近2800万m3,二期工程施工强度更为突出,1999、2000和2001年三年分别浇筑混凝土458万m3,548万m3和402万m3,连续三年远远超过原苏联古比雪夫电站创造的364万m3的世界纪录。

  2.2结构复杂。三峡大坝不是普通实体挡水大坝,由于长江洪峰量大,加上分期导流要求,泄洪坝段共设三层泄洪孔口,使得坝体结构异常复杂, 而且导流底孔和为深孔的高速水流流速均达30m/s以上,体形要求和表面平整度要求极高,给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带来极大难度。

  2.3混凝土温控难度大。大坝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严格的温控措施,保证大坝不出现危害性裂缝。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上下层温差、基础温差、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且三峡地区夏季炎热,温控难度尤其大。

  2.4耐久性要求特别高。这是由于三峡大坝的特殊重要性,大坝混凝土的抗冻性要求:内部混凝土D100、外部达到D250,抗渗要求内部要达到S8,外部要达到S10(10-9cm/s)。

  2.5 有些特殊部位要求采用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如蜗壳周围、钢管底部等不易浇筑的部位要采用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围堰防渗墙采用能适应较大变形、弹模低的柔性混凝土。

  三峡大坝混凝土是用大坝基坑和船闸开挖出来的新鲜岩石作骨料,岩性为闪云斜长花岗岩,这种岩石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100MPa以上),但是其拉压比小,骨料中含有较多的云母,破碎过程中容易产生隐性节理,而且易产生泌水。因此,给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用量,优化配合比,尽可能减少水化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对混凝土质量要求中,又特别突出了耐久性问题,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各种技术指标相互制约,必须与温度控制要求矛盾进行全面平衡和优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难题。为此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主要选用525#中热水泥,并尽可能多掺粉煤灰。如坝内混凝土最大可掺量可达40%~45%,结构混凝土可掺20%。水泥熟料中的MgO含量控制在3.5~5%,使混凝土具有微膨胀性, 补偿混凝土降温阶段体积收缩,减少混凝土裂缝。

  ②采用I级粉煤灰,并坚持将Ⅰ级粉煤灰作为功能材料掺用。掺用Ⅰ级粉煤灰可取代部分水泥,而且由于Ⅰ级粉煤灰具有减水效果,可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利用Ⅰ级粉煤灰的微珠效应,还可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Ⅰ级粉煤灰具体参数如下:细度(0.045mm方孔筛余量)≤12%,需水量比≤95%,烧失量≤5%,含水量≤1%.三氧化硫含量≤3%。

  为有效解决花岗岩人工骨料混凝土用水量高的难题,选用了与其他原材料有良好适应性,且减水率在18%以上、其他指标满足国标一等品的高效减水剂,这是降低混凝土用水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为配制高性能大坝混凝土创造了条件。转贴于 3.3坚持在混凝土中全部掺引气剂。这是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保证三峡大坝混凝土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另外为了防止发生碱骨料反应,严格限制原材料的碱含量和混凝土总碱量。限制中热水泥的碱含量小于0.6%;粉煤灰碱含量小于1.5%;混凝土总碱量小于2.5kg/m3。

  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坚持采用缩小水胶比、并增加粉煤灰掺量的技术路线。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孔隙率越小,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优化后的三峡坝体外部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5,水位变化区<0.45,内部混凝土不大于0.55,高速水流区小于0.35。

  由于采用了多项技术措施,优选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例如混凝土内部抗冻性可达D250以上、水变区可达D300以上。四级配混凝土用水量由原来的110kg/m3降至85kg/m3,同时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干缩,提高了抗裂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并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经济性。在查知骨料种类的配合比中,以花岗岩作骨料的大坝混凝土最低用水量为100kg/m3。

  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进度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根据三峡二期厂坝工程的施工特点,经过综合比较后,最后选择了以塔带机为主、摆塔式缆机和高架门机(塔机)为辅的施工方案。

  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将混凝土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结合起来,实现从拌和楼至浇筑仓面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达到快速、连续、高强度施工的目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这一方案的正确选择,才保证了连续三年的高强度施工。

  温度控制是大坝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三峡气候条件非常特殊,每年的3~11月(基础约束区),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都要进行温度控制。设计要求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必须达到7°C,浇筑温度不超过12°C,并且要通过通水冷却等措施,削减最高温度。温度控制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混凝土的制备,到浇筑过程,以及后期的冷却,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有效的控制。温度控制方面,主要要求和措施如下。

  为了保证混凝土内部温度,主体建筑物基础约束区或重要结构部位除冬季12~2月采用自然温度入仓外,其它季节出机口温度不超过7℃。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二次风冷骨料、加冰和冷水拌和等技术和工艺措施。

  如此大规模地生产7℃,以及采用二次风冷骨料技术在国内外并不多见,后者更是如此。在一次风冷骨料仓,骨料平均冷却终温从常温降至6~80c。经二次风冷后,骨料平均冷却终温可达-20c~00c。运行实践表明二次风冷效果显著,生产运行稳定,为生产70c混凝土提供了保证。在生产70c混凝土时,还需掺加-80c冰40~50kg,以及所需数量的20c冷却水,经二期工程的生产实践证明,70c预冷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先进合理,合格率一般都在85%以上,为厂坝混凝土温度控制提供了保障。

  坝体分缝分块主要根据坝体结构特点和要求、浇筑能力、温度控制要求并参照工程施工经验等因素确定。经温度应力分析和从施工条件、国内柱状块施工有较成熟经验考虑,为更可靠地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大坝纵向分二条纵缝方案,泄洪坝段最长坝块控制在44米。

  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是防止基础贯穿裂缝、减少表面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设计要求,基础约束区和重要结构部位混凝土在规定的间歇其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宜在低温季节施工,相邻块、相邻坝段高差符合设计允许的高差要求。其余部分基本做到短间歇连续上升。

  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首先控制浇筑温度,主要从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养护运输途中和仓面温度回升两方面着手,夏季浇筑混凝土,除混凝土机口温度必须达7℃外,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层覆盖前的暴露时间,并要求混凝土运输途中和仓面设置必要的保温措施,使预冷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比机口温度回升率不大于0.25(浇筑温度不大于12~14℃)。

  降低水化热温升主要靠采用发热量低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选择较优骨料级配和掺适量粉煤灰、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和延缓水化热发散速率,并综合采取合理控制层厚、间歇期和通水冷却等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当时外界气温相近情况下,为较充分利用浇筑层顶面散热的有利因素,层厚可根据温控、浇筑能力、结构和立模等条件调整。夏季一般采用1.5~2.0m,春、秋、冬季可适当加厚。对大坝部位如层厚大于2m,除满足温控条件外还需具备相应的浇筑能力。

  通水冷却是混凝土温度控制有效措施之一,通水冷却分三期进行。初期通水是削减浇筑层水化热温升,采用6~8℃的制冷水,通水时间10~15天,在混凝土收仓12小时内开始通水,单根水管通水流量不小于18升/分。中期通水是削减坝体内外温差,每年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10月初对当年4月及9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11月初对当年10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进行中期通水,削减坝体内外温差。后期通水是使混凝土柱状块达到稳定温度,以便进行接缝灌浆。

  对新浇混凝土进行及时、持续地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和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有重要意义,并对混凝土的散热降温有很大帮助。

  在混凝土浇筑收仓12h内,必须进行流水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得少于混凝土设计龄期。大坝和厂房的上下游面及长期暴露的混凝土侧面,应做为重点进行连续流水养护,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表面保护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发生的重要措施。三峡大坝和电站厂房暴露面大,坝区的气温骤降又很频繁,混凝土表面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基础约束区、上游面及其它重要结构部位,要作为防护的重点。

  ①对于永久暴露面,10~4月份浇筑的混凝土,拆模后立即设永久保温层;5~9月份浇筑的混凝土,10月初设永久保温层。

  ②每年入秋(9月底),将导流底孔等所有孔洞进行封闭。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6℃时,28天龄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

  ③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8℃),以及气温骤降期间,推迟拆模时间,否则在拆模后立即进行表面保护。

  ④保温材料要选择效果好且便于施工的材料。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应满足要求:大体积混凝土b≤2.0-3.0W/m2·℃;导流底孔、深孔、尾水管、排漂孔及排沙孔等结构混凝土, b≤1.5-2.0W/m2·℃。

  从三峡的实践看,表面保温对于防止混凝土的裂缝极为关键,对于结构复杂部位的混凝土,即便是浇筑几年以后,也要特别注意在不利的气侯条件下,严格保温。

  三峡工程从开工伊始就有达到一流质量的明确的目标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办法和措施。

  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合同制、监理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逐渐形成的,既有合同的、技术的、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行政的因素。实践证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各种法制的因素尚不完善,企业的质量意识、信誉意识都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这种体系构成如下:

  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体系必须健全:行政首长负责制,质量体系的垂直领导制,三个层次的检查制,各种实验手段、测量手段都必须齐备。

  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监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原材料检查、施工方案的审查批准、重要部位旁站等,监理有权对不合格或不负责任的承包商质检人员进行处理,有权进行质量的奖励或处罚的认定,监理都有独立的试验室和相应的测量检查手段。

  业主的总体协调和抽检制度。三峡总公司在现场组建了技术力量很强的试验中心、金结中心、测量中心、安全监测中心和水情中心等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监督,并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另外三峡总公司还牵头成立了参建各方参加的“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典型事例进行表扬和批评,有效地促进了质量的提高。

  为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监督,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于1999年6月成立了以钱正英为组长、张光斗为副组长的“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因为专家组既有很高的技术权威,又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有力地促进了三峡质量提高。

  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而且很多方面均超出现行规范,因此,三峡总公司在现有国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的具体情况,颁发了70多项三峡质量标准,随着工程进展还将陆续制定其它标准。三峡工程质量标准源于国家标准和合同文件,部分规定又高于国家标准,是对一流工程质量目标的具体量化,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峡工程所需主要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粉煤类等都由业主供应,对于原材料采购供应,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开招标方式,优选供应厂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渠道,并将质量控制体系、检测体系延伸到定点供货厂商的产品生产、运输、仓储、调拨、供应的全过程。如水泥检测由业主委托国家建材中心研究院驻厂检测,承包商、监理单位和业主试验中心按批次对进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检,不合格的原材料绝对不得用于三峡工程。

  从2000年起,三峡总公司提出了“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管理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管理举措。最主要的是两项,一是单元工程施工工艺设计,二是特别质量奖。单元工程施工工艺设计首先从混凝土工程开始,以后逐步推广至其它工序中,每一单元工程施工之前,都必须做出详细的工艺设计,包括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施工资源配置等在内,施工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必须严格执行。特别质量奖是在合同之外,专门设立的一项奖金,只有一次检验合格的单元工程,才能得到此项奖励,采用此项办法,大大提高了单元工程的一次合格率,提高了工人严格要求,自觉追求质量的意识。

  清水混凝土是基于混凝土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具有特殊性特点,并且由于表面光洁,在施工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装饰效果,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开始将清水混凝土应用在外墙结构当中,从而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以及桥梁工程中较为常见,因其在施工中无法对模板工程进行合理控制,极容易出现质量通病,加大了后期修补的难度,因此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并没有得到推广与应用。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对于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高球,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水平不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一般来说,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往往会遇到各种质量缺陷,这就需要设计者、监理人员以及业主在实际工作成绩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修补技术,从而使其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众所周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对其处理不恰当,极有可能导致其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等质量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修补,从而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修补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对其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宣和合适的材料进行修补,一般来说,可选用胶牯荆作为修补材料,若不易获得,那么施工人员可采用瓷砖、天然石材、人造板等材料进行代替,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都必须要具有防水、不收缩等特点,并且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其修补的质量。

  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修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准备以下工具与机械设备:修凿工具、手提磨光机、软砂轮片等。其中,在选用软砂轮片的过程中,要求其直径为100~150mm,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在手提磨光机中得到应用。

  施工人员在对对拉螺栓孔进行进行修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的工作:1)要求施工人员将飞防水结构中的模板对拉螺栓以及套管全部取出来,取出时可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取出后对孔洞内的杂物全部清除干净;2)采用木塞将孔洞的两端堵死,并在其中一端的中心设置一个注剂孔;3)在注剂孔当中关注防水发泡剂,并在飞防水结构内墙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4)等到材料硬化到规定要求的强大夫之后将木塞去除,并采用防水胶粘胶将凹孔全部填平;5)将表面磨平、磨光。

  在建筑工程中,若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血线,我们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修补:首先,要求技术人员采用相应的凿除工具将蜂窝、麻面部分的混凝土与粒块全部凿除,然后再采用相应的工具将其表面的浮尘吹干净;其次,采用相应的修补材料将其填补,要求其表面凸出1~43mm;再次,采用手提磨光机将表面凸出的部分磨平,从而确保其修补质量。

  首先,对胀模部分拉出纵横线,并沿着纵横线采用凿除工具进行凿除;其次,采用修补材料对其进行抹平;再次,采用手提磨光机将其平面进行抹平,从而确保其平整度,达到理想的修补效果。

  首先,要求技术人员采用凿除工具将出现漏筋部分的混凝土或者粒块全部凿除干净,并采用相关的工具将其表面附有的杂物、浮尘全部吹干净;其次,将钢筋表面存在的活动快全部清除干净,然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层修补材料,按照对蜂窝、麻面、胀模的修补方法对其进行修补;最后在此阿勇手提磨光机将凸出的部分磨平。

  既能修复由于土建方浇注混凝土不佳而形成的色差,防止光泽不均匀的现象出现,又能保持混凝土自然的颜色、机理及质感,充分体现混凝土建筑物原有的独特风格,展示混凝土本身质地,有效抑制水泥墙体因紫外线及酸雨的作用而产生的劣化。

  明缝是利用装饰线条对清水混凝土整体表面进行分块处理,从而达到建筑结构与外观装饰艺术统一的建造技术。明缝分块的大小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并与楼层施工缝结合考虑,通常,每层设一道水平明缝且常与楼层施工缝吻合。竖向明缝则根据结构形式确定,一般设置在结构中部。明缝的设计尺寸一般为20mm 宽、10mm深。混凝土的其它装饰物则沿明缝两侧对称分布。

  明缝要求线条顺直、平整光滑,通常是在混凝土施工时以附在模板上的嵌条(明缝条)而形成。为选择合适的嵌条材料,我们综合比较了木条、不锈钢条、塑料条等几种材料,最后决定选用质量性能较好、便于安拆的塑料条。为便于明缝条的脱离,将明缝条加工成斜角企口状,并在明缝条表面涂抹脱模剂或黄油。

  在现阶段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应用日益广泛,在框架减力墙工程中清水混凝土被广泛使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模板体系的选择、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细部节点的要求和混凝土的验收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的工程的重点,也是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前提。清水混凝土在无装饰面的工程项目中被广泛采用,是以混凝土自然之感和精心设计安排为基础的合理组合形态。在施工的过程中清水混凝土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的观感缺陷,但是由于混凝土模板未曾拆卸之前具有着很强的未知性,因此需要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严肃的处理和控制。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有着重要的颜色要求,混凝土颜色在5m范围之内要基本保持一致,不能够出现明显色差感。同时要合理的控制气泡,避免在工程表面出现凸凹和蜂窝现象。在混凝土工程中气泡是产生表面粗糙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精心控制。同时要处理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裂缝作为混凝土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能够通过施工设计和精心控制做到良好控制。修补人员必须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不准带病和酒后作业。每次操作前,应先检查脚手架、机具及所有安全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如用吊篮脚手架,应有安全员跟班监管。严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修凿工具必须适应修凿对象大小、深浅的需要。大而厚的混凝土可以使用风动凿岩机或钢筋錾凿除;小而浅的混凝土则应用修凿工具进行石雕式作业,速度也很快。修补材料必须采用气硬、不收缩的材料。用水泥基浆料或聚合物水泥浆料都是不牢固的,最终将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混凝土品质愈显重要。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缩小构件继面的承重,增加强度,加快周转,缩短工期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抓住重点,控制质量,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加强现场管理力度,责任落实到人,使混凝土浇筑质量逐步提高,为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而努力。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对工人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混凝土浇筑前还须对班组进行口头交底,重要强调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的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间等。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应有备用的振动器,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下雨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的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需的防雨、防暑等物资。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2.1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

  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麻袋,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麻袋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在浇注前把 11 米层多余的钢管扣件木方清理干净,以免留下的混凝土把材料埋起来。

  2.2 振动器作业。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 40°~ 45°。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 R 的 1.5 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 30 ~ 40cm。

  2.3 具体浇筑部位应当注意。当柱的混凝土标号等级大于梁一个等级以上时,为保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可采取适当措施。在浇注梁板混凝土时,如施工缝出现初凝,应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凿去水泥薄膜、表面上的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垃圾,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面上先铺上 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宜先铺设脚手板),不得移动预埋线管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移位,应及时纠正。

  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因此,即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必要时这一部分可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在浇注核心筒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板、楼梯混凝土流入墙内,先把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至板底,然后再浇注板梁混凝土。墙与楼梯交接的位置用钢丝网拦截,待墙混凝土开始初凝时,不拆除直接浇楼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不可随意挪动钢筋,要经常加强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踩乱的板负筋应及时调整。浇筑完成后用木抹子搓两道,防止砼表面裂缝。以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未达到 1.2Mpa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4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 12h 后,由专人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保证砼构件表面保持湿润,时间不少于 7 天。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已入模振捣成形的砼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就是完成一道道的工序,所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工序的质量控制,要很好地完成每道工序,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作保证,因此质量控制表现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所以,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的监督控制。 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 如发现不利于工序质量的因素变化,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使工序质影台终处于受控状态。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单位在接到验收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工序进行抽样,通过对子样(样品)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工序活动效果(质量)是否正常和稳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良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混凝土制作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作者参考资料及结合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以论述。

  [1] 洪志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1).

  1.1斜面分层需要不大于1/3的斜面坡度,适合于构造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三倍的状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着手,渐渐上移。

  1.2全面分层就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所有浇筑完成后,再开始浇筑第二层,这时要让第一层混凝土还没初凝,这样一层层接连浇筑,直到结束为止。实用这种方案,适合于构造的平面大小通常不能太大,施工时从短边起步,比较合适沿长边推进。

  2.1施工准备(1)施工用水、电要事先引接到位,确保线路顺畅,同时备用一条电源线路和一台发电机,避免主线路发生故障影响生产。(2)混凝土输送道路依预先供应的线路图进行交通管制,设专人调解。(3)在混凝土开盘之前一次备足现场搅拌站生产所需的砂石料、外加剂等材料,全部水泥罐、粉煤灰罐储满,并货源提早落实,确保依生产需要接连提供。(4)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砼生产前,向搅拌站提出砼供应计划(数量和连续生产时间),搅拌站按计划要求备够原材料,试验部门要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测试(材质、含水量)以调整施工配合比。书面通知搅拌站,挂牌生产。如采用商品混凝土,提早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准备、供应能力、产品质量等资源配置状况和其备用搅拌站状况实施考察,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签署协议,商定混凝土浇筑期间只同意提供本工程混凝土,不能另外承接别的业务,并需要在浇筑期间搅拌站派负责人和质检人员进驻现场,保证连续供应与产品质量。

  2.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在原材料的规格、指标与产地保证不变,确保混凝土提供的质量跟施工的要求相符。在选取混凝土的搅拌场地时,要遵守就近原则,场地尽量选取在施工现场周围,这样在混凝土输送的经过中能防止损失过度的材料热量,同时还要依据不一样容器的体积大小、形状和保温办法正确的选取输送容器。输送作为一个动态经过,会受到天气、人员素质、输送机械等很多原因制约,因此,必须要对输送人员综合素质予以强化,并依据混凝土的特别性能,把其坍落度、数目、标号等指标加以仔细填写,而且严格实施验收的步骤,对输送经过混凝土的易性与拌合物都要实施监控,从而确保在混凝土输送经过中不会有分层、结团、离析等情况的出现。

  2.3混凝土浇筑模板内的杂物在混凝土浇筑前要清理、检查,浇水湿润模板。浇筑时派人监护模板和钢筋骨架固定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实行加固处理。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经过中,上涌的泌水与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要把泌水及时排出基坑。对因振捣与分层导致表面和局部范围混凝土石子含量偏少的状况,可增撒5~10mm细石,以提升混凝土质量,把表面裂缝减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要以木抹子搓平。基础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前实施2遍压光,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后,还要增强二次压光,防止表面收缩微裂缝的出现。

  2.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现在,很多国家都使用设置温度伸缩缝的办法控制裂缝(通常伸缩缝的距离为6~40m)。然而,伸缩缝容易发生渗漏的情况,尤其是地下项目,所以在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都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经常使用临时性变形缝来控制裂缝。后浇带的距离较小,通常为20~40m,能让施工期间激烈温差和收缩应力获得明显的释放。封闭后浇带的时间距离愈长愈好,通常不少于40d,太短会失去作用。封闭后浇带的材料能使用比缝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一般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把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冲洗干净,井维持湿润。后浇缝混凝土浇筑后,其不能少于28d的养护时间。

  2.5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要遵循下面4点:(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中间、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室外最低气温中间的差值都要小于20℃;当构造混凝土具备充足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时,不超过20℃的混凝土温差。其温差要包含表面温度、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中间的温差。(3)想要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就要使用内部降温法。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把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降低就是内部降温法。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实施,还有经常见的投毛石法,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发的混凝土开裂。(4)保温法是在构造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和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慢慢的散热经过中,让混凝土得到必要的强度,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沙石为主,我们在运送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的是水泥,主要对水泥的型号、出场合格证、使用年限和质量证明等严格的把关,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的质量关,对于沙石的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混凝土的要求较高的时候,沙石的选择就要优先考虑到沙石的质量和韧性,沙石的无盐和杂质的多少也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确定,总之,对于沙石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随机选择,一切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服务。

  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是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的主要添加材料,一般情况下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外加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同时还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坚实性和柔韧性,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材料的配置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配合的比例是多少,因为受到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时候这样的试验要进行多次,一直达标为止,才可以投入使用之中,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已达到降低水灰比例的作用。

  首先,基础施工。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在地基的挖掘过程中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先进行深基础的施工、再进行浅基础的施工,通过这种形式以确保建筑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地基基坑的降水和排水工作,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安全。其次,承台施工。承台施工要根据楼体的标准高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一般的楼体承台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也就是说一般的主楼的基础以两层施工为主,两层都要浇灌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一般以6d为间隔,层层之间的厚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达到1.50米以上,并且层层之间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间隔措施,一般我们可以用抗拉钢筋作为间隔的手段,在施工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这种承台施工的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的高温,还可以减少施工的成本和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投入,以减少施工的开支,节约能源。第三,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顺序,一般情况是采取由远及近的顺序推进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平坦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坡度,在有坡度的地方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然后在推至到另一边,最后推到顶部。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设备的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混凝土输送泵的位置一定要在场地的正中央,这样方便施工,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进行浇筑,一定要做到边浇筑、边拆管,最好是由中间向两边开始浇筑,这样可以散掉一定的水化热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的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搅拌机在搅拌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计算要严格、严密、严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层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同时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和养护等具体的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偷工减料,保证整个施工的过程规范、科学,整个的施工过程不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要注意冷缝的问题,因为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冷缝的问题,如果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实,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就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出现了冷缝我们通常采用振捣的方式解决,振捣过程一般采用机械振捣为主,因为人工振捣会使混凝土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振捣的时间要以施工的要求为标准,如果遇到了冷缝要延长振捣的时间,要看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混凝土不下沉为标准,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首先混凝土施工的设计要合理,在建筑开工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年限和受力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定一套合理的使用混凝土的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的等级,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等级低的混凝土,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其次,原材料的质量也应该严格的把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是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最优秀的原材料,对于主要材料的选择之前一定要先做试验,确定好各种材料的比例,合理的搭配以减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施工的过程中水化反应会经常出现,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水泥的选择,必须检查所选水泥的出场合格证,确保水泥的施工质量,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目前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改变配料来避免产生混凝土的温度,一般情况是采用干性的混凝土,加入混合料,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的同时,也应该随时准备好温度的散发工作,建立多种途径散热,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及时的散发出去,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使模板的周转使用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气温,要准确把握拆模的时间,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施工过程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不断提升。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发展的现状来看,混凝土在房屋和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处理三者的关系意义重大。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标签:
相关推荐
  • 盛博娱乐-钱取不出来
  • 会员注册-会员中心-玄武娱乐
  • 首页_玄武注册_测速登陆
  • 首页/鹿鼎注册/首页
  • 天九天九注册首页
  • 首页-伯汇娱乐娱乐平台
  • 首页-欧皇平台
  • 天辰快速注册客户端APP
  • 摩鑫注册-网站
  • 首页%顺盈注册%首页
  • 友情链接: 中国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