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皇朝注册-光伏企业-登录测速一站式平台
傲世皇朝注册-光伏企业-登录测速一站式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星亿-平台注册!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10-29 05:37   文字:【】【】【

  星亿-平台注册!。KIS-3R33S是一款广为使用的降压型DC-DC模块,不仅因为其性能好,指标较高,更主要的是可以非常便宜的买到(拆机的,量很大),价格一度在 0.6x元/只(甚至有更低的),目也能0.7x元/只买到,因此被称为白菜电路,而且存货很多,有一些人上百片、上千片的采购。

  网上也有很多人做了这样和那样的改进和实验,有大量的DIY,被应用到充电器、车充、LED照明驱动器等领域。

  一、原理尽管DC-DC降压的原理不是很简单,但可以把这个模块看成是一个黑匣子:

  这个图也就是一个三端,因此功能类似LM317这样的三端稳压器。输入电压4.75V到23V都可以,输出-输入有个最小压差,大约1.0到2.0V(电 流小的时候压差小),输出是0.925V到20V可调。压差大一些其实没有太大关系,顶多影响点效率。由于是开关型的同步IC,因此效率很高:

  这三根曲线%。绿色是12V输入,由于压差大,因此效率低了点,但在0.8A输出下仍然有91%。

  所谓95%的效率,就是比如5V、2A输出的场合下,输入10V时仅仅需要1.05A(理想1.00A)。

  输入4.75V起,最高23V(有人试验到30V没烧,但不建议这样做);输出可以从那个0.925V起调,一直到20V,电流可达3A,短时4A,有人试验到6A没烧,但不建议这样,电感也受不了。

  固定的340kHz振荡频率,算比较高的了,因此电感和滤波电容可以用的比较小。

  从原理上看,就是IN和SW的MOS管首先导通,对电感储能,然后上面的管子断开、下面的闭合,电感的电流继续通过下面的MOS管流动。根据输出的大小,反过来控制开关的占空比,达到可控输出的目的。所谓同步整流,就是用MOS管替代肖特基管,在需要输出的时候控制MOS管闭合或断开,续流也是用MOS管。由于MOS管的导通电阻非常小,速度也快,因此整流压降进一步减少,效率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低压输出的场合。

  成品模块的体积很小,21.8mm×20.9mm,厚度7.5mm。以下照片,是5个模块在不同拆解阶段放在一起拍的,点击可见大图:

  可以看到,与厂家典型电路基本一样,黑色本底就是厂家的,红色是模块不同的地方。因此,这个模块就是一个5V转3.3V用的,输出大约有2A。改动的地方,主要是增加了一个5A保险,在D1上并联了一个C7,输出电容限于体积只有2.2uF,但并联;加了一个5.1V的稳压二极管D2。R1是电压设置电阻,用了两个51k并联,同时从5脚通过一个3.3k的电阻引出成为Vadj。

  如果你需要一个3.3V的电源,那么可以直接使用,无需任何改动。如果要想改动输出电压,需要改变25.5k即可。

  二、可调电压输出改动该模块原始输出3.3V是有它自己特定的目的、用在特定的环境下。而我们拿到模块后,可能用在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输出电压,因此就需要改动。而为了适合不同的场合,电压一般改成可调的。最早的改动大概是某商家作出的,由于大批量的进货,必须做出改动说明才好出售,参考文章在此:

  里面有“十个起拍!”的字样,因此很可能是某淘宝商家的,其中的修改图如下:

  “把332去掉,短接”。这个一般没有必要,这个电阻是与控制端串联的,电流很小,电阻起保护作用。

  “2个513去掉,空着”。这个是有必要的,因为这电阻是调节电压的,需要自己替换

  “D去掉,空着”。这个D实测是5.1V的稳压管,那样电压高了会有问题,所以超过4.5V输出时要拆掉。但4.5V以下应用时可以不拆。

  “C去掉,空着”。这个没有必要去掉,电容是并联在输出上的,陶瓷电容耐压也不会有问题。由于频率为340kHz很高,因此去掉此电容没有高频滤波了。

  增加了两个插接口、两个电解、一个可调电阻,还有一个控制。而根据类似的电路做成的成品也很多,这里是一个:

  其实,无论是第一种负压还是第二种负压,也就是正常的方式,但把输入的负,从地改到Vout,等于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这样,输入一下子就减少了输出这么多,电压是以Vout为公共点,看起来输出就是负的。事实上,由于压差可以大于输出,因此这其实也是升压电路

  按 理说压差只要维持在2V甚至更低就可以保持输出,但只输入2V是不能启动的,启动至少要4.2V以上,保险起见就只好5V输入了。不过,只要启动后,输入 电压下降也可以,下降到2V时仍然可以保持9V的输出,达到进一步升压的目的。当然,输出电压多少,与正常接法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而任何正常的电路,包 括各种恒流的改进,只要把输入的负接到输出的正,就可以达到负压/升压的目的。

  三、可调恒流输出改动以上的改动均为电压输出,而很多场合下需要恒流的,例如充电、LED照明。这就需要能做成恒流的。但是,这个模块本意是降压应用,厂家典型电路里也根本没 有恒流电路一说。那么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当然不是,因为采用外加运放和相关的电路就可以很容易达到这个目的。运放的方法很多,下面是一个链接:

  这个电路采用了TL431做基准,分压后与0.15欧电流采样电阻上的压降比较,电流超出后通过一个二极管控制Vadj,达到限流的目的。

  但是,采用运放不仅复杂,而且可能引入相移使得电路不稳定。手电论坛的v-mosfet网友,首次实现了无运放的350mA恒流改进电路:

  他 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首先用0R5电流采样电阻得到0.175V电压,但这个电压太小,然后与TL431电压基准的可调分压叠加,就可以达到模块要求的 0.925V,就是所谓戴维宁叠加定理。当电流增大后叠加后的电压也超过了0.925V,通过控制端就可以使得输出减少。

  这个电路的优 点在于无需直接让采样电阻的电压达到0.925V那么高,从而节省了压降和功耗,维持了模块较高的效率。当然,这个方法要注意,补偿法会引起不稳定因素, 因为在采样电阻上的电压小,其余电压的变动会等价为更大的不稳定因素。举个极端的例子,采样电阻0.025欧、电流1A,采样电压0.025V,补偿电压 0.9V。当这0.9V的电压有1%的变动(0.009V),成为0.909V,那么模块会维持0.925V不变,采样电压就变成0.016V了,因此恒 流电流就变成0.016/0.025=0.64A了,变化了36%,是补偿电压的36倍!因此,采样电压不宜太小,以不小于0.1V为限。另外,2.5V 的分压电阻也要求比较稳定,包括可调电阻尽量用小一些。

  这种恒流电路自从被发现以后,被广泛使用。再一次改进,是手电论坛的suncrab网友,针对可调可能短暂开路使得输出电流大增的弊病,把可调改到下端,短暂开路电流变小,不会烧坏:

  其实就是省去2个电阻,让可调电阻配合内部电阻形成分压。当然,这个电路仍然存在因电位器接触不良造成输出超界的弊病。

  最后看一下,手电论坛的dpcom网友,采用这个电路做恒流源,但把所有的附加元件焊接在原来的背板上,体积非常小

  四、我的测试和理解以下测试,所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IT6122精密电源HP34401A 6.5位万用表

  原模块,不进行任何改动,空载输出范围在3.27V附近。原模块,不进行任何改动,输出空载,输出电压在3.27V附近稳定的场合下,输入电压4.2V到7.0V。更低的输入则输出变小,更高的入则输出不稳定(内部输出电容2.2uF太小)。

  外部接入0.47uF电容,输入到10V仍然稳定;外部接入10uF电容,输入到23V仍然稳定。

  为方便起见,以下所有测试,均在模块的输入端并联了220uF 25V电容,输出端并联了470uF 25V电容。

  第一个效率曲线,与厂家测试方法类似,得到的曲线也非常类似,该模块的效率线%!

  只不过我测试的时候,延伸了电流测试范围,低端到0.1A,高端到4A。另外,我增加了一个8V输入。可以看到,输入5V下在0.2A到1A之间,效率可达94%以上;输入8V输出1A时效率可达93%;输入12V输出1A时效率也可以达到91%。

  前面说过,所谓负压,就是把输入的负接到输出的正上,这样输出+就成为公共点了,因此输出的地就是负电压了。另外,由于输出可以大于压差,因此也成为升压接法。从电路上,就是输入的负换个位置,其余的都不改动。这 种接法的用途,一个是可以产生负压,与另外一个模块共同使用,就可以出正负电源。另一个用法就是升压了,可以把5V到8V的电压升高到10V到18V,但 此时的真正输入电压是与输出电压叠加的,输入电压不应该超过23V,而压差输入至少要5V,因此输出就只能最大18V。也就是说,最大的升压是5V升 18V。但是,这种接法的效率到底如何呢?

  为了测试升压,把模块的Vadj接一个200欧电阻到地,改成10V输出,内部5.1V稳压管去掉,同时测试了正常情况下的效率,下图就是对比测试。

  细线是正常的接法,但横轴画成压差的方式,比如压差为3V时,实际输入为13V。

  可以看到,正常接法的细线V输出的曲线,但效率更高了,小电流小压差的情况下达到了97%!而且在较大输出电流下,效率并不怎么随压差的增大而降低。另一方面,升压接法时,效率下降比较大,尤其是输入电压(也就是压差)较低时。

  小电流0.1A负载时,输入电压低至1.5V也可以工作(当然不能启动),此时效率只有75%。输入3V时效率最高,83%,随后效率随输入电压下降,并与正常用法的0.1A负载效率曲线A负载时,输入电压最小只能是3.2V,5V输入效率87%也可以了,效率峰值出现在7V的88%,随后少许下降。因此,这个负载附近是比较好用的。

  1A负载时,输入要4.5V以上,而且效率不高,5V下只有80%,也就是自耗散为2.4W,发热严重了,因此不能长时间使用。

  最后,从曲线V的输入下可以工作并输出10V!当然直接加上1V是不能启动的,只能先加上5V,启动后再降低,这样就限制了低压升压的范围。经测试,10V空载下,最低启动电压4.1V。

  在不开盖的基础上,通过对Vadj串接电阻到地或串接电阻到Vout,可以调节电压。

  开盖调节的问题,是里面元件太小焊接容易出问题,外壳也容易拆坏,因此不太适合多个批量更改。当然,改高电压时,还是需要开盖把内部的5.1V稳压管去掉。也有直接改高电压通电烧毁的方法,这样就彻底不用开盖了。更改的方法,可以通过把Vadj接一个电阻到地,用来增大电压,也可以通过把Vadj接一个电阻到Vout,用来减少电压。

  例如要求输出5V,查表可知,通过把Vadj外接一个10.4k电阻到地,就可以输出5V;再如要求输出9V,查表可知,通过把Vadj外接一个800欧电阻到地,就可以输出9V;这种方法,最大输出电压是10.4V,通过把Vadj直接短路到地而得到。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把Vadj接一个电阻到Vout来降低电压,例如接12k就可以输出1.8V。

  根据厂家,控制特性是一个施密特电路,控制电压是2.5V,有0.21V的回差。

  也就是说,电压上升后2.6V突然开启,然后控制电压下降到2.4V突然关闭。实测并非如此。实测,电压上升到2.468V突然开启,有点偏低,但也算正常;但电压下降后有个缓慢的过程,直到2.365V才突然关闭。

  的 电路(电位器在下面)。但我采用了AZ432做稳压器。这个稳压IC输出1.25V而不是2.5V,这样就可以把R2取得比较小,对提高稳定度有利。另 外,这个IC的最小电流只有0.06mA,而不是TL431的0.4mA,因此R1就可以从2k增大为10k,可以节电或用在需要效率更高的地方。另外, 电位器我选择了体积比较小的单圈4.7k,可以方面的把所有元件装在电路板的背面。由于阻值合适,因此电流几乎在整个电位器的调整范围内都有效,再者多数 恒流场合对电流精度也要求不高,因此不感觉比多圈电位器不方便。

  有人问,为什么把10k电阻也去掉了?主要是为了后面的恒压,需要模块响应灵敏,因此要直接暴露IC的原始ADJ管脚。然后是背面增加元件:

  安装的过程:先 把背板的大面积地开个L型的槽,独立出“输出-”,找3个0.47欧的小型电阻跨接焊好作为检流电阻,把AZ432的中脚也焊接上,两边的脚悬空焊接在一 起。电位器的中点和上点焊接在Vadj上,下点焊接10k到地,最后悬浮焊接10k和5.1k。整个元件布局比较紧凑,高出电路板大约4.6mm,最高的 为电位器。

  焊完实际测试,电流在0.05A到1.00A可调,恒流效果很好,达到预期。

  这个IC也很便宜,淘宝有卖。如果要求更小的电流,可以采用LM385-1.2,也是1.25V,但最小电流达到0.01mA。

  其实,很早就有dradeng网友,在DIY移动电源(充电器)的时候,在KIS输出和En端之间加了5.6稳压管,把模块最高输出电压限制在6V左右:

  后来mytomatoes网友,在做升压恒流的时候,也加了一个7.4V稳压管,实现了限压:

  当然,这种限压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调节,限压精度也很有限。采用运放+外围电路,可以实现很精确的可调恒压恒流功能,但除了复杂外,电路不容易稳定也是缺陷。尽管这个白菜电路也不必要增加太复杂的外围,但一个简单可靠的可调恒压恒流还是有必要的。

  我这里给出一个电路,在恒流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增加两个元件,在可调恒流基础上,实现了可调限压。

  原 理很简单,用电位器R7进行可调的输出电压采样,并用Q1与Vadj的0.925V做比较,电压超出大约0.5V后Q1开始导通,把Vadj拉高,从而限 制了输出电压的进一步增大。Q1接成射随的方式,因此有较大的电流增益。但由于Vadj的电压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因此射随不会真正的跟随起来。用射随的另 一个好处是响应速度很快,不会造成不良的滞后。当然,这个电路主要目的是恒流的,这种简易的恒压方法特性不会理想。用三极管做比较,其Vbe有一定的温度系数,再就是三极管导通电压模糊,使得恒压部分不是很平坦。

  不过,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简单,只用2个元件。与稳压二极管限压电路比,这个电路的精度类似,但实现可限压的大范围可调。温度系数的方向是高温下限制电压变低,这恰恰是很多地方所需要的,比如高温下对锂电充电应该减少电压、低温下可以适当提高电压。

  其 中,三极管用了C1815,用别的常见小功率NPN管都可以。电位器用了30k,其实用10k也更好,我没有找到合适的。由于三极管有放大作用,因此对电 位器的阻值并不挑剔。电位器的右边直接焊地,左边接到输出+进行电压采样,中点悬空接三极管的B,三极管的E和C就近悬空接到Vadj和1.25V基准 上。电位器的采样线可以考虑串入一个等阻值的电阻,这样可以扩大限压范围。目前限压是1V-10V,串联电阻后可以是1V-20V。那么,这个恒流恒压电路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接上IT6122电源、HP34401万用表和IT8512假负载进行测试,输入电压为10V,调节到690mA和8.4V,结果如下:

  其中横线的恒流部分,是采用定压方式测试的,而右边的恒压附近,是采用的恒流模式。理想的恒压恒流曲线,是一个矩形,或者说是两条平直线,恒压部分是垂直的,拐点尖锐。实测情况看,恒流特性还是有一些不理想,电压高时电流反而增大。恒压特性自然也不很理想,不是垂直的。

  当然,如果用在例如锂电池充电的目的,这个不理想还是可以忽略的,因为在距离结束电压只有0.15V下,还有一半的充电电流。

  一个电源电压的稳定是最重要的指标,因此恒压是主要的应用。但白菜电路没有限流,这是缺陷。上节的建议限压,是以恒流为主的,电压限制的不理想,曲线弯曲。为了能够完美限流,看来必须用运放了。这样才能放大检流电阻上的微小信号,控制输出。经过考虑,采用了带有片内基准的低功耗、宽电压运放LM10:

  安装起来也比较顺利,关键是两个主要元件体积大,没办法进行了磨边。布局设计时,要满足不超过板子大小的要求,高度不超过卧式可调的高度,管脚引线uF电容,其余没做任何改动,保持3.3V定压输出。如果需要其它电压,可以调节25.5k电阻。但若改成可调的,那板子背面就没有空间了,只能放在外边。

  背面,先刻出输出槽,接地点去掉油漆,焊接运放,焊接检流电阻,焊接可调。最后,只有那个二极管“飞”了一下。

  其中的0.05欧检流电阻,是从一个小型水泥电阻里拆出来的,否则体积太大,根本放不下。即便这样,也在适当的地方弯折了90度。

  之所以称为完美限流,主要是限流点非常精确,限流之前对输出没有任何影响,达到限流点后马上限制。以下曲线A限流点后测试的,输入电压6.0V。

  发现一个小毛病,电位器顺时针调节的时候,电流是减少的。其实,把电位器反转安装即可,只不过背面向下了。3.3V、2A放电了1个小时,用手感觉温度,电感大约温升25度,芯片温升35度,检流电阻温升也大约35度。因此,在2A下长期使用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顺便测试一下3.3V、2A输出的效率,电压读数用Fluke289从模块引脚根部进行,电流从电源和假负载上读出。

  本模块,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发热小、输出比较大的特点,尤其是价格便宜,弄坏了不心疼,还可以拆元件用。由于这些特点,非常受DIY者青睐,以下列举一些应用场合。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照明LED,但LED需要恒流,这是组装时最头痛的。有了白菜模块,可以简单的组成350mA或者700mA的恒流源,输出电压可以自适应,最大可以达到20V。

  可以用锂电供电,输出固定电压,具有输出稳定、输出电流大、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

  市面上1A以下的充电器很多,但缺少2A、3A的。本模块经过限压改进后,可以用在锂电充电上。但这个应用要慎重,因为模块没有逆放电保护,当充电的过程中万一断电,则电池会对模块放电。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具有功率、电压变化大的特点,很难直接使用或给电池充电。采用本模块,就可以高效的转换成统一的电压,直接使用,或者可以给电池充电。

  电 池供电的设备大多都是携带式的,例如笔记本电脑、收音机、随身听、万用表、LED灯等。这些设备目前的电源,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开关电源,以便达到适应范围 宽、高效利用能源的目的。因此,这个模块也自然可以用于此种目的。最适合2节到4节锂电输入、2W到20W输出的场合。也可以用于4节5号电池或4节镍氢 电池供电。

  对应芯片的En端口,标称2.5V附近实现开关,类似施密特触发器,有0.2V的回差。例如电压大于2.6V开启,电压小于2.4V关闭,

  模块关闭后耗电极小,可以长期接入电池。而En端是高阻输入,只需很小的电流就可以导通,达到启动目的,启动后可以从电池转换成稳定的电压输出。因此,可以用在光敏、热敏、力敏等场合。例子:

  电池供电推动模块输出的场合,为了保护电池,应该在低于某一电压时,自动断开,以免电池过渡放电。

  以下面的方法为例,En端不再是通过一个R1=100k的电阻接到电源上,而是下面再并联一个R2到地,计算公式是:

  我试验了一下,的确倒灌电流很大。当然,在某些特殊场合,倒灌现象可以基本被抑制:当倒灌电压不超过5.3V下,把En接地,则倒灌电流大大减少,从几百mA减少到几mA。当然,这几mA对于电池来讲还是很大,只能防止短时间电池被放光。

  对比测试:当输入开路或输入为零,En端开路时,倒灌电压5V下就有很大的倒灌电流。因此,作为充电使用的话,必须采取防倒灌措施。

  很 多人提出用这个模块把单节锂电升压,但升压电路至少要4.1V才能启动,而且不排除模块有离散,启动电压可能更高一些,这就超出单节锂电的供电能力了,造 成电压稍微低一些就启动不了的毛病。这样,有必要做一个启动电路,使得能启动的电压降低一半,不仅可以适合单锂,也可以适用与单铁锂,甚至可以用两节镍氢 电池。

  所用的元件,包括一个双刀暂稳开关,一个电容、二个电阻。平时电容通过两个电阻充电到与电池一样的电压,当启动开关压下后,电容的这个电压加到了输出上,也等价为电容与电池串联起来加到了正常的输入上,因此2.5V就变成了5V,就可以顺利启动了。如果能采用双刀双掷开关(必须是那种先断开后接触的),那么可以把两个电阻也省掉,同时电容也可以与输入电容共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相关推荐
  • 文献分享315:用于太阳能热转换和夜间发电的多级组装层状膜
  • 星亿-平台注册!
  • {杏盛平台}从注册安装到精通
  • 天宏平台客服 24小时极速回复"
  • 首页「星座注册」首页
  • 免费领取:{乐冠平台}新手大礼包
  • 2026最全{星彩注册平台}资源合集
  • 晶科能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分析
  • 杏悦测试 平台登录地址"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